近日,在张钲教授和白明教授的带领下,兰大一院心脏中心结构性心脏病团队成功为一低龄、低体重患儿施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8个月大的小贤是个可爱的宝宝,爸爸妈妈发现他在哭闹的时候脸色有些青紫,就抱他到县医院看医生。检查发现小贤心脏有“奇怪”的声音,心脏彩超检查提示肺动脉血流流速增快。听医生这么说,家里人赶紧抱着他从庆阳直奔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白明教授仔细一听,肺动脉瓣听诊区确实有很粗糙的杂音,超声心动图证实是肺动脉瓣重度狭窄,压差64mmHg……难怪这个小宝宝哭闹的时候有缺氧的情况。
小贤很快被收进了住院,住院后完善了血管超声、肺动脉CTA,明确他确是肺动脉瓣膜性狭窄。肺动脉瓣膜性狭窄的传统治疗方式是外科开胸手术,但在如此可爱的宝宝身上落上一个大大的伤口家里人很是不舍得。医生考虑,如果采用介入的方式呢?小贤只有8个月,体重也才6.5公斤,能行吗?
心脏中心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白明教授的组织下进行了周密的讨论,最终确定为小贤进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这种手术对于成人或比较大的小朋友并不是很复杂的操作,但小贤太小了,必须为他定制适用的球囊扩张导管。经过超声评价股静脉内径,一个7F外径、长度为20mm、直径为12mm球囊扩张导管为小贤定制而来。

一切准备就绪,小贤被接进了心导管室,麻醉科李玉兰主任亲自为他进行麻醉,张钲教授指导,白明教授亲自带领医护团队手术,仔细穿刺、上鞘……手术在有序进行。小贤右心室造影提示肺动脉瓣狭窄很重,狭窄后肺动脉主干扩张很明显,导管测压差57mm;导丝置入、球囊到位、快速扩张,膜性狭窄被撕开,球囊扩张后测量压差仅为6mm,效果非常好。
手术取得了成功!小贤既免除了外科手术开刀的痛苦,也不会留下难看的疤痕。他的家人破涕为笑,结构性心脏病医护团队也因为成功挑战低龄、低体重患儿瓣膜病介入治疗而倍感振奋。今后兰大一院心脏中心可以为更小的患儿完成创伤小、效果好的介入治疗,实现了全年龄段患者的覆盖。

【相关阅读】
肺动脉狭窄是胚胎发育第6周,动脉干开始分隔成为主、肺动脉,在肺动脉腔内膜开始形成三个瓣膜的原始结节,并向腔内生长,继而吸收变薄形成三个肺动脉瓣,如瓣膜在成长过程发生障碍时三个瓣叶交界融合成为一个圆顶状突起的鱼嘴状口,即形成肺动脉瓣狭窄。
瓣膜狭窄球囊扩张术是一项传统技术,但在低龄、低体重患儿的应用较少,国内仅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尝试开展此类手术。主要技术难点为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的评估、围术期并发症较多、外周血管入路进入困难、器械不匹配等。
兰大一院心脏中心结构性心脏病团队位居全国前20位,年完成各种结构性心脏病手术400余例。此次低龄、低体重患儿经皮介入瓣膜病的治疗,标志着我院心脏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更上一个台阶。
文 | 心脏中心 徐吉喆
党委宣传部 刘洁
图 | 心脏中心 徐吉喆
编辑 | 党委宣传部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