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患糖尿病的人数不断增加,给各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到2030年,每9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必须知道如何及早发现和诊断病情并提供最佳护理;而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持续教育以了解他们的病情并进行日常自我护理,这对于保持健康和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2022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首先,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超重人群易患糖尿病;其次,人口老龄化,精细加工食物及油炸油煎食物摄入过多,大鱼大肉、不爱运动,再加上久坐的生活方式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达20.1%,相当于大约每5位成年肥胖患者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孕妇肥胖或者患糖尿病会使后代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
血糖达到多少诊断糖尿病呢?
我国采用的标准是: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糖耐量减低(IGT):指的是空腹血糖<6.1mmol/L和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及75g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这部分人群称为糖尿病前期,也需要引起重视,进行干预。
父母患有糖尿病,如何预防?
有糖尿病家族史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越多,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应针对这些高危人群,应及早开始预防,措施如下:
1.如存在超重或肥胖,建议控制个体体质指数(BMI)达到或接近24 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
2.超重或肥胖者人群每日饮食总热量应减少500~750
kcal;
3.饱和脂肪酸(如过多的肥肉、内脏、动物大脑、蛋黄等)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每人每天食用盐的总量不超过5g;
4.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min/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在孕期更应避免营养过剩导致体重增加过快、肥胖。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及危害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并发症危害大,并发症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性并发症死亡率最高,需要进行抢救,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常见于感染、胰腺炎、心肌梗死、突然停用胰岛素等诱发。
最常见的是慢性并发症,主要是人体的血管(大血管及微血管)、神经、器官等长期“泡在蜜罐”中,造成心血管、肾脏、眼睛、神经等器官损伤,形成一系列并发症,使生活质量下降,治疗费用增加,导致致残、甚至死亡。
1.糖尿病危害心脑血管
主要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卒中(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可能出现典型心肌缺血症状,即心前区出现痛、闷、压迫、紧缩感或气短,可伴左肩臂不适。而缺血性脑卒中则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昏睡等意识障碍和肢体偏瘫,甚至大小便失禁等。常常伴有下肢病变,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引起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常被患者忽略。
2.糖尿病相关眼病
主要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或轻度下降,严重会引起失明,应引起警惕。糖尿病是20岁以上患者失明的最主要原因,需要糖友重视的是糖尿病相关眼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需要患者在内分泌门诊通过仪器筛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3.糖尿病相关肾病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尿常规检查多不能发现,易造成漏诊;若患者出现蛋白尿(尿中有泡沫,久置不消)、浮肿,甚至出现血肌酐升高等是糖尿病相关肾病较晚的表现,患者发展至后期可有下肢重度水肿,肾功能衰竭,甚至产生尿毒症,是透析的首要原因。
4.糖尿病神经损害
糖尿病神经损害最常见的是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会有身体四肢末梢麻木呈袜套样改变、蚁行感、冰冷刺痛等症状,甚至影响睡眠。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会有无汗、少汗或者多汗等症状,有些会有体位性低血压、便秘腹泻等。
5.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据估计,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如果以往有过足溃疡或截肢的病史;下肢的麻木、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暗红、温度降低、水肿、趾甲异常、溃疡等;骨或关节畸形;鞋袜不合适等上述因素,建议专科就诊评估。
糖尿病患者如何筛查并发症?
1.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
对糖尿病患者定期行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全面筛查,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及腹围、尿酸、电解质等。此外,做普通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在脑血管疾病筛查方面,需要行颈动脉彩超、颅内多普勒,必要时进一步行脑血管CT造影或核磁共振。建议每年筛查1次。
2.糖尿病眼病的筛查
常规检测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对于眼底病变可疑者或有增殖前期、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必要时做眼底荧光造影。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时即行眼底筛查,之后每年复查1次,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5年后每年复查1次,或根据病情遵嘱安排检查频率。
3.糖尿病肾病的筛查
做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尿常规、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肾脏B超等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时即行肾病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5年后每年至少复查1次。
4.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通过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尼龙丝触觉或音叉振动觉及温度觉来评估。在专科就诊时还可以完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感觉阈值测定等。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时即行神经病变筛查,之后每年至少复查1次。
5.糖尿病足的筛查
患者需注意皮肤色泽、有无足部畸形、胼胝、破损及溃疡,有无手足麻木、疼痛、蚁行感等感觉异常;如有异常,需于专科就诊检查足部外观动脉搏动情况,有无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异常情况。疑有下肢缺血者,可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踝肱指数”。
文图|内分泌科
王丽婷 韩婕 李琼 牛强龙
编辑|党委宣传部
刘丽君 樊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