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创建与历史沿革
兰大一院老年呼吸(干三)科位于新建住院部大楼23楼,有病床27张,病房环境优雅,舒适。科室有医师7名,所有医师均为博士或硕士;技师3名,护士13名)。科室创始人刘晓菊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现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从欧洲最著名的国家心肺研究所留学回国;科主任包海荣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在读,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毕业后一直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1年;科副主任张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呼吸临床工作多年;主治医师3名,分别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和兰州大学等“211”工程大学;住院医师1名。老年呼吸科为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全方位服务。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肺癌及肺转移癌、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病等常见及多发呼吸系统疾病;擅长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的抢救;擅长老年呼吸病患者合并其他多系统疾病的诊治;熟悉肺部各种疑难病及少见病的鉴别及诊治。5年来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国家留学基金委、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已完成5项(获2009年甘肃省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在研项目7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余篇,撰写专著3部。承担呼吸内科研究生及本专科的带教工作,5年来培养和在培研究生28人。
二、科室人员结构
科室现有医生医技护23人,其中医生中博士3人,硕士5人,正高1人,副高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4人;医技护士15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3人。科室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
全专业共有00人参加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GCP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00人参加院内GCP培训。科室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
三、现科室负责人介绍:
刘晓菊,女,1963年11月生,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兼老年呼吸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全国青年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内科基础知识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快,擅长支气管哮喘、COPD、肺心病及其急慢性呼吸衰竭、肺炎、肺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间质纤维化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和其它呼吸系统较少见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系统各种危重症的抢救。纤支镜检查、胸腔穿刺、胸膜活检及经皮肺活检等操作解释耐心、手法轻柔而且阳性率高,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病人耐心细致,和蔼可亲,服务态度好。先后在国家、省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其中有关药物研究的有10篇,SCI收录的有4篇。编写专著4部。已完成科研成果5项,其中3项获得省厅级奖励,现在研项目三项。2004年7月参加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GCP培训,并取得证书。
四、试验专业条件与设施
科室目前拥有27张床位,目前科室设备齐全,配备有大型肺功能测定仪、便携式睡眠监测系统、美国PB840有创呼吸机及BIPAP、CPAP等多种型号的无创呼吸机及血气分析仪、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氧雾泵、超声雾化器、吸引器、排痰仪等多种诊疗设备,可满足呼吸系统各种常见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及急诊抢救需要。另还设有重症监护病房,以便抢救急重症患者。
年门诊患者近万余人。急慢性支气管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等均为我科常见病,可以满足临床药物观察需要。
我科设有受试者专用接待室及实验药品专用存放室。科室设备较为齐全,配备大型肺功能测定仪、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美国PB840有创呼吸机及BIPAP、CPAP等多种型号的无创呼吸机及血气分析仪、多功能监护仪、、氧雾泵、超声雾化器、吸引器等多种诊疗设备,设有重症监护病房,内有急救车,备有完备的急救药品,可满足呼吸系统各种常见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急诊抢救需要及药物临床实验的要求。
五、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根据GCP要求,在药理基地指导下,经过本专业组所有研究人员的研究、学习与讨论,通过多次修改,完善并制定了下列呼吸科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共计30个。
六、 本专业开展临床药物试验情况
目前为止,科室承担和完成的临床试验任务有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