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创建及历史沿革
兰大一院肾病科1976年从大内科独立分出,由袁光中教授、李克明主任医师成立肾脏病专业组并开展常规临床工作。1982年在全省医院首家开展常规腹膜透析工作。1992年开展血液透析工作,在历届科主任李建华主任医师、刘天喜副主任医师的带领和院领导的支持下,现已发展为拥有瑞典进口血液透析机5台,德国产费森尤斯4008S血滤机两台,日本产日机装DBB—27型单人用血液透析装置四台,国产伦拿创透析器复用机两台,可供17—20床使用的国产TNRO-E4型医用反渗水处理设备以及专供透析器复用机的进口ZyZATECH型反渗水处理设备各一套,也包括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人工简易呼吸机、吸痰器等常规抢救设备等,能开展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免疫吸附、血浆置换及腹水回输等业务的透析中心。近期又常规开展了小儿血液透析,最小年龄为5岁。年透析病人达4000以上人次,在省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院肾病科经过多年努力,科室逐步发展壮大,现承担我省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治及疑难杂症、危重病的救治工作和全省基层医疗单位医师的培训工作,是肾脏病专业硕士研究生点和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学术水平及专业技术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我科具备完善的肾脏疾病诊疗体系及肾脏病临床药物试验管理制度,常规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在难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血管炎性肾病,血液净化等治疗领域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水平;年门诊量达10000余人次,年住院病人约700余人次,普及化开展肾活检200余例,临床病理常规诊断技术成熟和完善;能满足药物临床试验的条件需求。
二、科室人员结构情况
现任科室主任刘天喜副主任医师,科护士长杨爱丽,血透中心护士长纪元春。科室现有医生12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8人,本科生3人,副高以上职称6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5人;护士27人,中级以上职称4人,初级职称23人。科室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
消化专业先后有12接受GCP培训,其中参加SFDA GCP培训5,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CP培训3人,院内GCP培训4次。
三、专业负责人
刘天喜、男、45岁、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疗本科专业、获大学学士学位,在职硕士研究生,曾先后担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兼兰州大学内科学、诊断学专业讲师、副教授;现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
从事肾脏病专科工作十余年,主要承担该专业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科研工作,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实践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能全面开展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间质性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症及继发性肾损害疾病(如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肝肾综合征和药物性肾损害等)的诊疗业务工作,特别在难治性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及激素冲击疗法、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处理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腹膜透析技术、疑难肾脏病肾活检病理鉴别诊断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
个人门诊量约1400人次/年,平均每年收治住院病人350人次左右,接治血液透析患者治疗5000余人次;经治病人的平均治愈好转率95%以上。
承担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高等护理等专业的本科、专科,成人教育有关内科学、诊断学专业理论大课的讲授,实验见习课的指导;全年总教学时数为120学时。负责基层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临床带教及培训工作。指导进修医生约10余人次/年,大大促进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
多次参加过甘肃省、西北五省区以及中华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第一、二届全国中华肾脏病学会《血液净化论坛》学术会议;接受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肾衰竭现代治疗新技术》的培训,第四届全国《肾脏病医学诊治进展》高级医师提高班以及《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的学习;成功组织举办了两届省级“中华医学会肾病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及2008年甘肃省肾脏病学术年会暨首届血液净化论坛、2013年第二届西部血液净化论坛。近年曾多次组织并参加新药临床试验,参与完成新药临床试验20余次,做为牵头单位完成药物临床试验6项。2014年7月09日参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GCP培训。
任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甘肃省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甘肃省政府颁发的〈 省级“三下乡”专业技术帮扶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2006年度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2008年度兰大一院先进工作者。
四、专业条件设施
1.科室现有固定床位27张,另有机动床位5张。月均入院人数约70余人次,门诊月均人数800-850余人次。拥有透析机等常规治疗设备14台套。
五、八、本专业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科室根据临床试验需要,制定各类药制度、人员职责、急救预案、标准操作规程,质量保证体系共计79项。
六、本专业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情况
已完成临床研究任务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