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1)肝移植
科室于2000年开展筹建兰大一院器官移植小组及人才培养,并于2001年率先在甘宁青三省开展完成首例肝移植的手术、重症监护及其他诊治工作,填补了甘宁青三省大器官移植领域的多项空白,2004年11月率先开展了甘宁青三省首例二次肝移植手术,于2006年组建并成立了拥有24张床位的肝脏移植病房,2006年11月兰大一院被卫生部确定为甘肃省唯一的一家肝移植中心,12月率先在甘青宁三省开展了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2007年4月率先在甘青宁三省开展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2012年完成全球罕见镜面人肝移植手术。
2)内镜外科——ERCP
自1989年在西北五省率先开展ERCP内镜工作至今,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培养了一支专业队伍,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学科。到目前,兰大一院普外二科ERCP诊疗中心共完成诊断性ERCP 逾万例,治疗性ERCP85000余例,并于2007年11月顺利通过全国首批国家卫生部普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的评审,成为甘肃省首家卫生部普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二十年来,全科开展了多项十二指肠镜诊疗胆胰疾病的新技术,在国内首次提出ERCP联合肠内营养、中药、腹腔灌洗、腹腔镜手术和外科手术以及血液净化序贯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了显著疗效,大大提高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并将该项目推广到全省多家医院,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序贯式综合治疗研究,提高了甘肃省各医疗单位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水平,制定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疗路径及规范化方案。利用双镜、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复杂胆系结石,同时开展了内镜联合灌注溶石治疗复杂胆道结石的临床研究,ERCP诊疗中心开展的经内镜Y形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经内镜多支架置入治疗胆胰系统疾病以及ERCP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方面也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在国内较早提出难以根治的肝门部胆管癌ERCP联合PTCD术前减黄, 增加了开腹手术的根治切除率。2005年首次利用ERCP联合PTCD为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胆道狭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延长移植器官存活时间,并于2010年开展了全国首例经内镜胆道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术,填补国内空白,同期还完成了全国首例经内镜胆道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国内移植界及内镜界的广泛关注。中心于2011年与世界著名波士顿科学公司合作成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波士顿科学全国ERCP培训基地”,在兰大一院普外二科ERCP团队的努力下,甘肃是外科开展ERCP的医院数量已占到全省开展ERCP工作的医院的50%以上,为西北五省培养大批合格的内镜人才。目前兰大一院普外科ERCP团队,有医生10人,护士5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3人,已经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专业团队。
3)内镜外科——腹腔镜
近年来不断努力在腹腔镜微创外科领域取得突破,相继开展了腹腔镜下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联合切除术、腹腔镜贲门癌+结肠癌联合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断流术、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肝癌射频消融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肝叶切除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新技术,取得了满意疗效以及患者的肯定,大大拓宽了腹腔镜手术应用的领域。
4)胆胰外科
近年来随着胆胰系统肿瘤疾病的增多,我科在肝癌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管中下段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等取得了优异成绩,肿瘤切除率明显提高,平均存活率也明显提高,目前普外二科每年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例数稳居全省第一。
5)终末期肝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在终末期肝病的综合治疗方面,率先在全省应用肝移植、内镜、介入、射频、外科手术、中药和生物治疗联合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如肝癌、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等,取得了显著疗效,肝癌切除及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方面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另外自2006年开始干细胞移植的相关准备工作,经过充分调研、积极实验室基础研究和工作条件的准备,于2008年开始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转化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方面开拓了新的治疗方向。
6)肿瘤的射频消融与介入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微创治疗肿瘤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在治疗肝癌方面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技术安全可靠,已成功救治或延长了无数肝癌患者的生命,显著提高了生存质量。科室积极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的射频消融与介入治疗,尤其是在肝脏、胰腺等腹部良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血管瘤等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科对消化系统良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水平。同时我科购进日本光电DDG-3300K肝脏储备分析系统,通过对肝脏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评定,大大提高了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随着肝功能检测病历数的积累增加,我科将就肝叶切除、脾切断流等相关可能影响患者肝脏功能的较大手术制定自己的手术可行性界定标准,更好的指导临床,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肝包虫病
多年来在包虫病的诊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室李汛教授参与起草了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全国培训材料《包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作为全国专家参与制定了卫生部《包虫病外科治疗救助项目》的方案与细则,并率先在我省开展了肝包虫外囊摘除手术。现甘肃省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办公室就设在普外二科,我院李汛教授现任办公室负责人,办公室也是甘肃省唯一一家卫生部定点治疗包虫病患者的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8)疝与腹壁外科
疝与腹壁外科方面,科室疝手术方式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诊疗范围涉及腹股沟疝、股疝、腰疝、脐疝、白线疝、腹壁切口疝、食管裂孔疝、膈疝、闭孔疝等,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腹壁切口疝修补,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2010年5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唐健雄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在兰大一院挂牌成立了西北五省唯一的一家中华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疾病治疗与培训中心,极大的推进了我省疝与腹壁外科的发展。
9)肝功能储备分析
普外二科于2007年引进DDG3300K肝功能储备分析系统,由于其操作简洁、快速、创伤小等优点,已在我科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肝脏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评定,大大提高了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随着肝功能检测病历数的积累增加,我科将就肝叶切除、脾切断流等相关可能影响患者肝脏功能的较大手术制定自己的手术可行性界定标准,更好的指导临床,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0)生物治疗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获取或/和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使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灭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促进组织器官再生和机体康复等治疗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是以功能性细胞为载体的治疗方法,既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疗法,也可与常规手术、化学药物等疗法联合应用。
兰大一院东岗院区于2012年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符合GMP认证的实验室,成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生物医学与再生转化中心。
目前我科开展的细胞治疗按治疗细胞种类分为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目前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主,通过静脉输注和局部移植,具有促进再生,组织重建等功能。免疫细胞以培养自体DC、CIK、NK和CTL等细胞分期输注,具有抗病毒、细菌,杀灭肿瘤等作用。DC-CTL联合治疗:CTL细胞与抗原负荷DC细胞的共培养能够增强CTL的杀伤活性。已有多项DC-CTL用于肿瘤和肝病的报道,多项报道也证实DC-CTL在部分肿瘤患者中杀瘤效果强于DC-CIK。
11)肝胆胰疾病与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的瑰宝,在外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巨大的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先后开展了清胰汤口服、清胰汤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菌群移位,减轻炎症介质释放,缓解腹胀等症状,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病情,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科室还积极使用排石汤、排脓汤等方剂中药治疗胆石症;使用多方大承气汤系列方剂治疗非机械性肠梗阻,肠粘连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和节省医疗费用,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和肿瘤的辅助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汁淤积型肝炎的治疗有很好疗效;对肝癌患者,多根据不同病情采取辩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常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力,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在国内首次提出内镜联合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技术及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石症数千例,同时开展了内镜联合灌注溶石治疗复杂胆道结石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已在多家医院推广,在国内属领先水平。开展的血液净化治疗联合内镜、中药及手术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的序贯性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科研方向
基础研究方向
肝癌、胰腺癌与环境交互的关系、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细胞骨架动力学研究。
西部高发肿瘤与环境因素研究
队列生物标本库
肝胆胰肿瘤细胞力学数据库的建立及临床转化研究。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西部高发肿瘤(肝癌、胃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的临床应用研究。
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等器官功能衰竭性疾病的再生医学转化研究。
Oddi氏括约肌功能紊乱的形态学及分子机制研究。
胚胎发育早期运动神经轴突寻路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神经调节。
临床研究重点
壶腹周围憩室与胆道疾病的关系
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应用研究
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应用研究
复杂胆道结石的双镜及三镜联合治疗
包虫病综合诊疗适宜方案
消化系统肿瘤的早诊早治
CA19-9水平联合PARP-1、K-ras基因多态性与胆胰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
清胰颗粒联合内镜序贯式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