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的优势技术项目:1. 国内较早地对血液恶性肿瘤开展MICM诊断方法(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2. 2008年国内较早开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技术,该技术具有直观、快速、敏感性高和方便灵活的特点,在白血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估计和微小残留病检测等方面都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诊断分型、病情监测,从而对规范化、标准化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实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为省内唯一开展此技术的医院。接受全省的标本检测,不仅丰富了恶性血液疾病的检测手段,而且将我科细胞遗传学研究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3. 对一般贫血病、出凝血病,也做到了造血物质及各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Ⅹ、Ⅻ、Ⅷ、Ⅸ)等的定量检测,使诊断更精细、准确,指导治疗更科学、合理,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省内最全。
4. 省内较早开展各种溶血性贫血的检测:抗人球蛋白试验、酸溶血试验、游离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等的检测。
5. 按GMP标准建立细胞培养实验室和分子检测实验室。省内唯一。
6.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省内最早最全): 白血病及淋巴瘤免疫分型检测,可进行荧光分析。CD34细胞的测定及T细胞亚群的监测。FCM残存白血病的检测。CD59/CD55的检测。
7. 利用先进的第五代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省内首台),省内较早地开展“血细胞成份单采分离技术”治疗骨髓增殖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浆置换术”治疗高粘滞血症(多发性骨髓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配合传染科、脑系科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高脂血症、重症肌无力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8. 2008年建立塑料包埋薄切片技术骨髓病理检验系统,填补了省内技术空白,并对省内相关专业人员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我省对血液病诊断的水平。
9.1995年开展了第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2002年开展了省内首例“非亲缘不全相合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术”,2002年开展了省内首例“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2007年国内首次APBSCT术治疗NHL并脓胞型银屑病。2008年开展了“藏族同胞间HLA不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现在,能进行各种形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同种异基因移植,自体移植,无关供者移植,脐血移植,非清髓移植等等。积极开展利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在省内也率先开展了HLA配型技术。
10. 对恶性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的诊疗能够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诊疗技术来治疗。不仅能够全面应用细胞形态学、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进行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而且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采取个体化、规范化、标准化治疗,避免治疗不足及过度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国内较早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坚决治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很好的疗效。完全缓解率90%以上,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使得早幼粒白血病成为善良可能被治愈的疾病。
12. CML靶向治疗处于国际同步水平,探索了伊马替尼在其他急性白血病及移植后应用,拓展了靶向治疗范围。 2003年1月,省内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伊马替尼”(美国2001年上市),从分子靶点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我科并被美国MAX基金会选定为甘肃省唯一此药国际援助项目授权中心。
13. 小儿白血病的治疗:2000年和北京儿童医院胡亚美院士协作,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医术,制订了适合中国儿童顺心体质的化疗信任意思方案。省内率先开展小儿白血病的系统临床研究,目前儿童白血病的治疗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科研:多年来,我科承担省级科研项目60余项,完成43项,获省、厅、局级各类科研奖38项,现承担部、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等10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刊物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ELSEVIER 1篇, Medline 15篇.CSCD 4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召开西北五省地区血液病学术会议两次,举办全国血液病师资培训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两次。并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