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面:1、我科于1975年成立肺功能检查室,开展肺通气功能、肺残气测定、肺弥散功能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血气分析;近年,随着检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肺功能检查的广泛开展不仅帮助手术科室术前判断患者肺功能状态,对哮喘特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阳性率也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我科引进的美国EMBLA-MONET11导全数字便携式睡眠监测系统、美国凯迪泰公司生产的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及便携式睡眠监测系统及AUTOSET自动正压调节呼吸机,成立了睡眠监测中心,对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使我科在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疾病的诊治及科研始终居我省领先地位。3、支气管镜检查水平及经支气管镜病灶活检及肺活检、经胸壁肺穿刺活检、胸膜活检的准确性和阳性率仍居较高水平,并由此提高了肺弥漫性疾病、肺部肿瘤及肺部疑难疾病的确诊率,使肺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细胞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镜下治疗方面尤其突出:a.肺泡灌洗检查及治疗:可通过肺泡灌洗液的检查,明确疾病诊断;对于某些疾病,如肺泡蛋白沉积症,可通过单肺或双肺灌洗,达到治疗的目的;b.感染性疾病镜下局部用药:通过对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患者镜下局部给药,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c.镜下异物钳取:自气管镜室成立至今,以为数十例气管异物患者解决了痛苦;d.镜下气管内支架植入术:可解决气管内肿瘤所致气道狭窄;e.镜下止血治疗:对于咯血患者,气管镜检查不仅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局部给药,达到止血的目的;f.经支气管镜氩气刀、冷冻刀治疗:对于良恶性疾病所致气道内病变均有明显效果。4、肺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对肺血管疾病特别是肺血栓栓塞症的从认识到诊断治疗也较前有了明显的进步,诊断治疗病例逐年增加。5、我科成立内科胸腔镜检查室,引进的国际先进内科胸腔镜检查与治疗系统。介入性肺脏病学已成为呼吸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胸腔镜技术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可操作性强,相对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尤其是对胸膜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将对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也提高了我院呼吸病专科的水平,丰富了检查治疗手段。6、作为国家药理基地,承担国家抗生素,平喘药,化痰药,抗癌药的Ⅱ期临床试验近40余批次,临床试验工作严谨认真,操作规范,获得业界好评。
科研方面:1、我科是我省最先启动睡眠呼吸障碍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工作的;诊治病人数量连年递增,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研究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甘肃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在国内居前列。并立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并已涉猎国家863项目,取得一定实际经验。培养相关硕士研究生10余人。 我科将继续深化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拓展和深化睡眠呼吸障碍与各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 继续保持我科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2、呼吸系统肿瘤也是我科多年来的研究方向,目前在早期诊断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尚需进一步深化。3、间质性肺疾病目前已成为世界难题,相关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成为热点,我科已成功立项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部分已通过科研鉴定。目前正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领域是我科的重要科研方向。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研究在我科老一辈专家就已进行研究,并获得奖励和荣誉。我科将继续作为亚专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和强化。能在此类疾病的防控上建立符合地域特点的指南。5、胸腔积液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我科在依托胸腔镜检查提高诊断率的同时,更重视对胸腔积液产生机制的研究,已发表相关方向学术论文数篇,并将继续该方向的研究。
我科科研能力及水平均居省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近三年来立项省市校院级科研基金项目20余项,获横向基金项目十余项,基金投入近百万;已涉猎国家863项目,年均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SCI收录1篇。编写专著二部。参编专著2部。